自動化儀表工業將在21世紀充滿活力 |
作者:none 12-3-30 17:23 瀏覽次數:5006 |
20世紀以來,隨著自動化科學技術的建立以及工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動化儀表工業。
我國70年代是自動化儀表工業的成長期,最終形成了上海、西安、重慶、安徽、北京幾個基地。除了儀表生產之外,系統成套工程產業也在發展,以系統帶單表的發展戰略帶來了30萬噸乙烯工程等項目。燕山30萬噸乙烯工程就是消化新技術進行國產化,從而使自動化儀表工業受到重視。這時期整裝通道式儀表技術的發展和組件組裝儀表的出現及批量生產,使用戶認可了購買系統和裝置的新模式,這比購買單表前進了一大步,隨之自動化儀表工業每年產值均較其他行業增長快得多。 進入80年代,由于dcs的普及,工藝操作人員逐漸習慣了用crt屏幕、操作鍵盤和鼠標進行人機對話的方式,中央控制室更像計算機房,從而自動化程度有比較大的提高。但無形中工程技術人員軟件編程組態工作增加了,把以前用硬件實現的儀表功能、儀表間的接線模擬制作等都改為由工程技術人員在計算機工作站上編程組態。經過十年的努力,我國在dcs制造生產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開始打破了國外dcs全面占領中國市場的局面。在pcl的普及方面,雖然有些重復dcs應用的情況,但國人已經有多位實業家在這方面作出努力。 由于技術的進步和需求的多樣化,自動化儀表工業已由傳統的連續流程工業的自動化擴展到機械產品加工工業的工廠自動化和事務處理為特征的辦公自動化,后兩者近幾年發展很快。在我國的長春一汽、湖北東風、上海大眾等地已有多處使用機器人生產線,而作為自動化儀表工業一部分的數控設備生產也形成了產業,我國機電儀一體化的技術方向也受到極大的重視。 在21世紀,自動化儀表工業,特別是pa自動化儀表還會有更大的發展。從市場需求來看,仍是石油化工占市場份額最多,其次是鋼鐵、電力、紡織等行業。對自控的要求,不只是自動化儀表需求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要求質量高、壽命長的自動化儀表,需要提供完整的系統和優化的軟件,需要能與工藝人員結合的自控工程師。 在新世紀里,自動化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自動化儀表工業也應走與各行各業進一步融合的道路。過程控制領域,特別是大型石油化工企業等行業,由于它們存在快速、易燃、易爆、高溫、高壓等無法用人工觀察和控制的特點,必須實現自動化。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而對其他行業自動化問題的看法尚不一致。為了使機械加工、輕工等行業產品質量提高、成本降低并與國際接軌,在世界上有競爭力,必須要實行自動化。 在考慮能源對自動化儀表工業的需求時,首先應明確由于中國是富煤貧油的國家,在中近期(2030年以前)我國的一次能源仍以煤炭為主,這就使20世紀初由于蒸汽機等動力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鍋爐控制所需的熱工儀表的大局未變,只是由于潔凈煤技術及能源高效利用技術的需求,對自動化儀表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長遠來看,能量應是多元結構,除煤炭外,水力發電、石化能、太陽能等能源也將占有較大份額,這就使我們自動化儀表工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說20世紀是熱工儀表造就了自動化儀表工業,21世紀的新能源、新材料工業將推動自動化儀表工業出現更加繁榮的局面。因此,在21世紀里我國應一方面開發新能源,一方面改善能源的終端消費結構。后者近期是向用電、熱電聯供和集中供熱轉變,遠期是開發新的能源終端消費結構,特別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對居民的能量計量收費管理等自動化技術大有可為。 在新世紀里,自動化儀表工業本身將會進一步趨向于“啞鈴型”的模式,即開發和市場兩頭大而制作生產小的模式。自動化儀表的生產線也會更加自動化,即建成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柔性加工系統和敏捷生產系統。自動化儀表工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應該用現代化企業機制來管理,應以企業為中心形成技術創新的動力,它可以是獨立的行業,也可以是隸屬于某個能源、原材料生產集團,它必將在21世紀里充滿活力。 |
來源: |